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论文摘要(读书笔记三篇)(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2022-07-04 08:25: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论文摘要(读书笔记三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论文摘要(读书笔记三篇)(范文推荐)

 

  1 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论文摘要(读书笔记三篇)

 第一篇 让“教育智慧”成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所谓“教育智慧”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用灵敏的耳朵聆听和敏锐的眼睛洞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言行并快速地做出判断,通过教师巧妙的点拨、睿智的启发、风趣的讲解最大限度地发挥并创造性地挖掘其背后隐藏某种能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的一种能力。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因此,我所谈的是课堂中的“教育智慧”。

 在大力提倡学生个性张扬、尊重学生发表独特感受的大背景下,在开放互动的教学情境中,课堂中必定会出现学生认知的偏差、观点的创意,这些都是教师不曾预设的,所以在它的背后更蕴涵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就必须发挥“教育智慧”,让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偶然”成为能促进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教学资源,让“教育智慧”成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2

 一、教师拥有一颗“慧心”,使学生的独特见解能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利资源。

 虽然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犹如丝丝春雨滋润着我们每位教师的心田,但是有部分教师还是根据参考书,抄袭教案教案精选,在课堂上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猜测问题的答案,这种现象实际上是“请君入瓮”。教师没有放下权威的架势,在课堂上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请看《“我是您的儿子”》第四自然段的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划出令你最感动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受感动。

 生自由朗读体会,之后全班共同交流读后的感受。

 师:同学们,这一自然段在书上有一幅插图,请同学们看这幅插图,如果请你给它拟一个题目,你会怎么拟?

 生冥思苦想,但没有学生举手。

  3 教师引导:看着这幅图,让我想起了唐朝诗人刘长卿的一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老师给它加的题目叫“风雪也归人”或者是“风雪访亲属”。同学们,再想想看。

 生若有所悟,生 1:我给这幅图加的题目是《雪中人》。

 师:这位雪中人指谁?

 生答:是焦裕禄

 生 2:我的题目是《雪中送炭》

 师引导学生评价:在风雪中,焦裕禄在老百姓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为群众送去救济粮款,真是(生齐答):雪中送炭。这个题目拟得太好了,掌声表扬。(这位同学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此时生 3 把手高高地举过头顶:老师,我拟的题目是《雪上加霜》......

 师:怎么会是雪上加霜呢?(老师的脸马上阴沉下来,生 3 预言又止。)在老百姓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他们送去温暖,应该是雪中送炭才对,又怎么会是雪上加霜

  4 呢?

 这位学生在老师的两次反问中深深地嘟噜着脸,我也陷入了深深地思索之中。

 下课后,我问他为什么要拟这个题目时,他的一番回答在我认为是那样地掷地有声:

 “在第5自然段中讲到,在风雪中,焦裕禄在九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生活困难的老贫农,在这一天,焦裕禄没有烤群众一把火,甚至没喝群众一口水,这一切,对于他的身体来说,真是雪上加霜!”这位同学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充分挖掘插图的含义,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去诠释插图,从而更深刻地感受焦裕禄同志忘我地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我对他的回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看到他豁然开朗的样子,我如释重负。

 一个文本在不同人的解读下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教师仅仅是文本的解读者之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于他们的内心情感、生活经验、个性特点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在解读文本时的角度和眼光也会有所不同,对文本有着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当孩子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不相一致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换位思考,从

  5 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回答的问题:他为什么会这么想?这样想的理由是什么?即使教师从自己的角度认为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也不能轻易否定。实际上,“出错“并非是问题,而恰恰是一宗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抓住契机,给予学生解释说明的机会,且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高认识,增强自信、走向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进行有效地沟通,使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如“风细鱼儿出,风轻燕子舒”般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关系建立在平等和谐的基础之上,在一个充满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中,学生才能与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真诚对话,教师才能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灵感,才能与学生建立起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体现“教学相长”的理念。

 二、教师独具“慧眼”,根据生成性问题独辟蹊径,使教学目标的达成殊途同归。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富有鲜活生命的个体,他们的眼光会别出心裁,看问题的角度会与众不同。所以,我们的课堂必然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思维灵动的课堂。就是因为有了动态生成,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的

  6 气息,才会拥有憾人心魄的感动,才会拥有不曾预料的精彩。教师只有紧紧抓住这一动态生成的有利资源,才能使孩子的精神世界、创造能力、道德情感、审美情趣等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培养,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我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自然段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威尼斯水上的交通路线,让一位学生利用自制的小艇在路线上来回操纵,另一位学生配合读第四自然段,目的是让学生能充分感受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在演示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几个同学在窃窃私语,甚至有几个男同学在做着东倒西歪的姿势,这时,我朝黑板一看,我才恍然大悟。一个灵感马上在我的脑海中闪现,我何不改变教学思路,从另外一个教学过程去达成教学目标。演示结束后,我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同学们,这位船夫的驾驶技术怎样?”学生个个想发表看法:“他的艇一会儿撞这边,一会儿撞那边,驾驶技术实在太差了,还不如我呢!”“像他那样的驾驶技术,早就引起交通事故了”,我说:“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这位船夫的驾驶技术确实值得怀疑,那么,如何操纵小艇才能显示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呢?”接下来,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积极的对

  7 话……在积极主动的交流对话中,教学目标的达成殊途同归。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真正的教学技巧就在于一旦有这种必要,教师就能随时改变课时计划。”因此,当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教师课前的预设产生冲突的时候,教师要随时调整教学程序,重新选择教学思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在一个充满人文性的“对话场”中,使我们的教学从另外一条教学活动过程中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师生间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化、生命成长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才是我们语文教学一直追求的理想境界。

 “因智慧而精彩”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在有效地课堂互动中,在稍纵即逝的瞬间,我们教师要牢牢把握,发挥智慧,让“教育智慧”在我们每位教师身上绽放五彩的光芒。让我们的课堂因“教育智慧”而释放无穷的力量。

 第二篇 智慧语文——启迪智慧 点化生命

  8 “真正的教育追求智慧。智慧并不等于知识。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仅属于功用层次,智慧则属于完满层次。没有知识基础,不可能拥有智慧。但是有了知识,却不一定拥有智慧。”对于教育,刘济良博士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真正的教育是这样,真正的语文教学又该如何?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科学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潮,我们提出“智慧语文”的教学构想,并且进行了初步的实践与探索。

 一、一个理念——“发展才是硬道理”

 关注生命的发展,关注每一个独特的生命的健康发展是“智慧语文”追求的目标。

 科学巨人爱因斯坦曾经告诫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命带来幸福和尊严。”是的,知识和技能仅属功用层次,如果失去了个性、情感与灵性的支撑,那么生命也就不成其为圆满的生命了,而是成了“被驯化的野兽一般”。拥有智慧的生命才能创造幸福的人生,创造美好的社会。“智慧语文”旨在促进生命个体的知识、能力、个性、情感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促进每一个独特的生命朝着未来健康发

  9 展。

 二、几个转变——“改革才会有出路”

 (一)让课堂更具灵性 程式化的教学、机械化的训练、抽象化的分析使语文这一极具人文性的学科的教学变得没有情感、没有灵气、没有创造性。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性,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让生命尽情地释怀,让智慧尽情地迸发。如何让课堂更富灵性呢?

 1、让课堂多一些情感

 名师于永正曾经指点:

 “有情有趣真教学”。没有情感,就没有教学可言。教师要具有人文情怀,关注孩子的关注,惊奇孩子的惊奇,思考孩子的思考,营造民主融洽的教育情境和自由活泼的精神氛围,促进学生情感的积极参与,从而投入到充满灵性的心灵感悟、沟通与对话等极具人文性的创造学习之中,才能启迪智慧,点化生命。

 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我把自己在北京北海公园

  10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下照的相片放在实物展示台上投影,孩子们睁大眼睛,直夸:“哇,好美啊!”我微笑着引导他们由人到景进行观察,最后的焦点集中在照片上充满生命活力的植物上。孩子们左看看,右看看,对着书本的插图一看,恍然大悟:啊!原来是爬山虎。”教室里热开了锅,大家都想让我介绍一下这美丽的植物——爬山虎。抓住这一契机,我给他们介绍了爬山虎美丽的叶子,正当孩子们听得入神的时候,我却戛然而止,说:“最神奇的还数爬山虎的脚。孩子们,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爬山虎的脚》,研究一下它的神奇吧!”学生的情感由此引发,学习的兴趣由此产生,带着探索的慧眼和慧心,和老师一起去研究爬山虎的脚。

 2、让课堂少一些“规矩”

 传统的课堂过分强调规矩——学生们正襟危坐,眼看老师手,耳听老师口,傻傻跟着老师走。不许插嘴,不许质疑,不许非标准思维,更不许让课堂“节外生枝”——一百个不许。这样的课堂缺乏灵性,缺乏创意,缺乏对生命智慧的挑战!正如胡东芳先生所说的:“这是一个制造" 板鸭 "的过程”。摒弃“一百个不许”,让课堂少一点“规矩”,孩子们才能像活泼的小鸭一样

  11 在学海中快乐遨游。上《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我请孩子们猜猜蝌蚪的妈妈是谁。“是蝌蚪外婆的女儿”,一个调皮的孩子回答。教室里哄堂大笑。我顺水推舟:“蝌蚪外婆的女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 “叫青蛙”孩子们欢快地回答。于是一堂快乐的语文课开始了。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研究蝌蚪成长的有趣经历。换上“板鸭”式的教学,这个调皮的孩子该会挨几个大板了吧?更糟的是这堂课同学们肯定上得心神不宁,并且这位调皮的孩子或许从此再也没有脑筋急转弯的智慧了。也许,这将失去太多!而给予更多的自由和宽容,将收获更多。

 (二)让课堂更具个性

 正如植物中有牡丹和狗尾巴草之分一样,生命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尊重个性,彰显个性,才能让他们开出各有特色的智慧之花。

 1、让不同的学生有权利学习不同的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应

  12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就要让学生有权利学习不同的语文。

 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我让同学们谈谈学习的感受。有的同学认为陶罐很谦虚,所以喜欢陶罐。有的则不仅喜欢陶罐的谦虚,而且喜欢铁罐的勇于牺牲。有的却认为陶罐太谦虚,铁罐太骄傲。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又何必去分清孰是孰非?不如让他们来一场“三国大战”——让持三种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辩论。从而使能力在辩论中得到提高,个性在辩论得到张扬,智慧在辩论中得到生成,生命在辩论中得到成长。

 2、让不同的学生有机会学习不同的语文

 创造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语文,就是创造机会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

 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我提出几种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让大家自由选择:①你最喜欢什么新型玻璃?请向学习伙伴介绍它的特点和用途。②假想你是

  13 一种新型玻璃,请向学习伙伴作自我介绍。③假如你是新型玻璃厂的推销员,如何推销你们厂的产品?④你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请介绍它的特点和用途吧。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了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有的埋头沉思,有的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推销”产品,有的在纸上绘制着“新型玻璃”。生命的个体就在这样宽松的课堂中悄悄地生长着智慧。

 (三)让课堂更具开放性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有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教育环境。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改变以往封闭的、僵化的、孤立的语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育的重大突破。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大课堂,让语文教学为生命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时空。例如教学《我和姐姐争冠军》一课,在课外组织学生们进行一场乒乓球赛,帮助学生获得更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在自然课上认识了摩擦起电的原理后,及时地引导他们做摩擦的尺子吸引小纸片的实验,写成了《会跳舞的小纸片》、《神奇的舞蹈指挥家》等生动的习作。我们还综合各门课程的学习,组织了《春天的旅行》、《向你推荐我

  14 的作品》等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些实践性、综合性的学习让智慧得以充分开发,让生命得以快乐地成长。

 现在,孩子们正兴致勃勃地进行着语文学习。学习方式正在由对老师依赖性较强的接受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式转化。在他们身上闪烁着友善、真诚、合作、自信、好奇、敏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等人文光芒和成功智慧。我们相信:“智慧语文”的课堂不仅仅生成知识,更是一个生成智慧,点化生命的课堂。我们不知道自己离“智慧语文”还有多远,但我们将努力走得更近。

  第三篇 情智教育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

推荐访问: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论文摘要(读书笔记三篇) 教研 语文教师 读书笔记

版权所有:众一秘书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众一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众一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 辽ICP备050056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