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名校总复习,中国历史上人口迁徙(2022年)

发布时间:2022-06-24 16:40: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名校总复习,中国历史上人口迁徙(2022年),供大家参考。

高考历史名校总复习,中国历史上人口迁徙(2022年)

 

 高考历史名校总复习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徙(全考点-名校内部资料)

  (一)古代 1.“衣冠南渡” 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迁入内地,与汉族混杂而居,到西晋末年北方大乱(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北方的汉族先后南下,迁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北方皇族司马氏“衣冠南渡”,建立东晋。据史学家考证,当时迁居到南方的中原人有 70 多万。

 2.中唐之变 发生在公元 8 世纪的安史之乱时,大批北方居民南下逃避战乱。

 3.宋室南迁 是公元 12 世纪,北宋末年到南宋时期,随着女真民族建立的金国占据中国大陆中北部,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大批人口随着败退的统治者,迁居偏安江南。

 三次北人南迁使得江南地区取代中原,成为中国经济和文化最发达地区。与此同时发生的,则是北方民族以归化者或者征服者的姿态,不断进入华北、华中,甚至江南。而汉民族国家的统治者,则不断调动士

 兵、居民,迁移到值得开发的土地,或者需要守卫的边疆。在中国的史籍中,移、发、迁、徙、实、屯,这些字不绝如缕,每出现一次,就意味着一次规模或大或小的、由官方发起的移民。

 4.明初山西大移民(学科教材未涉及)

 官方历史的记载中,这次移民之前,由于连年战乱屠戮、北人南迁,北方的人口从全国户数的四成,降低到不足一成半,千里沃土化为废墟。中国北方经济衰败,而江南则人满为患。比如扬州,这座位于长江北岸、曾经最繁华的城市,在朱元璋的军队占领之时,只剩下 18 户人家。作为统治者,朱元璋不得不发动一次声势浩大的移民,命令他的百姓和士兵去人口稀少之地开垦、守卫。这次移民规模之大,空前绝后。据《简明中国移民史》记载,明代初年,长江流域移民 700 万,华北地区移民490 万,西北、东北和西南边疆也有 150 万,合计 1340 万,几乎占到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两成。山西虽在北方,但地形阻隔,战乱较少,人口远比惨遭蹂躏的华北平原地区稠密,而山西土地少,不足以供养太多人口。明代初年,山西人被大量迁移到河北、河南、山东以及陕甘一带,最南抵达淮河流域。经过明代初年的大移民,华北、华中地区的经济得到恢复。在后来的记载中,往往可以看到“国朝初,人稀少”的记载,而到永乐年间,土地渐次开垦。北京、开封、河间等城市逐渐恢复了昔日的繁荣。后来靖难之役,北方又经历了一次补充北京、河北人口的移民。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这座全国大都会,人口绝大部分是移民,土著居民不过十分之一。

 5.湖广填四川,“填出康乾盛世”(学科教材未涉及)

 康熙二年(1663),顺天府尹张德地被擢升为四川巡抚,此时的四川,重庆城中不过数百家,州县居民也往往只有数十家乃至十几家,有的甚至只有一二户。人口稀少,结果之一是四川境内老虎横行。顺治年间,南充县招来 500 多人开垦定居,被老虎吃掉 228 人。面对如此残局,张德地上书请求移民四川:“四川自张献忠乱后,地旷人稀,请招民承垦。”康熙七年(1668),又再提移民之事。向四川的移民在政府鼓励下开始了,奖励也颇为诱人:移民入川,五年内不用纳土地税。三藩之乱平息之后,清朝政府宣布,入川移民可以入籍,可应科举。一对夫妇,给水田三十亩,或旱地五十亩,有可作为丁壮劳力的儿子,再加拨四亩。每户给银十二两,作为定居的置产费用。于是移民蜂拥而至,那一次浩大的移民,被称为“湖广填四川”。湖北、湖南居民沿江而上进入川东;广东人则大批进入四川盆地西部和南部,给四川带来客家话。

 此外,还有来自福建和江西、广西的移民。他们以乡邻、亲戚为纽带,结成数百人队伍,向未知之地跋涉。

 与此同时,湖广人还继续向北,进入与四川毗邻的陕西南部。等到乾隆后期,那些曾经被荒草覆盖的地区,一县人口已经增加到上千户甚至万户,山岩和深谷中,都有了居民。所谓“康乾盛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移民造就的盛世。

 (二)近代(部分内容学科教材未涉及)

 转入近代,发生了非常著名五次人口大迁徙,人们习惯称之为“走西口”、“闯关东”、"蹚古道"、“下南洋”,"赴金山"!这几次移民,民间自发性较高,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百姓生活非常困苦,大部分的人不得不背井离乡,不得不向外转移,寻求新的生存和获得财富的机会。

 1.走西口:电视剧《乔家大院》主要就是表现了这么一个历史事迹,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困于频繁的旱灾和贫瘠的土地,背井离乡,被迫翻过长城,向今天的内蒙古进发,寻找活路。“走西口”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2.闯关东:这个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人口大迁徙,也被翻拍成了一部电视剧。

 关,是山海关;关东,也就是今天的东北三省。康熙年间,东北实行封禁,不许汉民进入“龙兴之地”垦殖、采矿,但是私闯关卡,到禁区开垦土地的农民,依然难以禁绝。到咸丰末年,长达 200 多年的封禁政策解除,鼓励移民垦荒,关内移民开始大批进入东北。清亡之后,闯关东的移民潮越来越高涨,每年移到关外的民众多达数十万,最高时,一年有上百万河北、山东的居民举家迁往东北。在整个闯关东的大潮中,华北地区居民向东北移居的多达 3700 万,东北三省成为中国移民人口最多的地区。有史以来山海关以内地区的民众出关谋生,皆可谓之“闯关东”,此为广义。狭义的“闯关东”仅是指从清朝同治年间到中华民

 国这个历史时期内,中原地区百姓去关东谋生的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闯关东”是狭义的。

 3.蹚古道:陕康藏茶马古道,近年来又被学术界称为西南丝绸之路,由陕西商人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形成。这条古道上,历史上往来商人非常多,由于在近代,经济非常贫困,所以很多人都涌入这条古道。

 4.下南洋:其实下南洋,在中国明代以后的历史上一直都存在,但是真正能够形成大规模人口的迁徙,还是在明朝末期到民国时期,欧洲列强统治南洋各区域时期希望引华人去开发,加之中国几次大乱,讨生活的移民出现了洪流。明末、清朝和民国时期,福建、广东一带的居民一批批远渡重洋,去东南亚经商(海上丝绸之路)、打工、乃至迁徙到东南亚(起初的主要动因是建立和统治印尼的荷兰当局来华南招工),规模巨大,纳土纳群岛就是华人建国的。《瀛寰志略》中记载,“闽、广之民,造舟涉海,趋之如鹜。竟有买田娶妇,留而不归者,如吕宋、噶罗巴(爪哇)诸岛,不下数十万人。”这些地区大致在今天的菲律宾群岛的北部。

 这一批向海洋开拓的移民,也成为最早拥有近代化思维的一批华人。自清代晚期以来,南洋华人中的杰出人士就不断反哺大陆,开办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慷慨捐助海防,拓展海外贸易,许多南洋子弟回到中国,投身革命与抗战。抗战期间,仅在滇缅公路服务的华侨就多达 3000 人,其中三分之一牺牲在那里。

 5.赴金山:华工泛指于晚清时,前赴海外工作的华人劳工,在 19世纪中后期至 20 世纪初,由于这些出国的劳工都会签约,称为契约华工。19 世纪中叶以后,伴随《北京条约》的签订,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

 清朝中后期,美国在旧金山发现了金矿,洋人就散发言论说到大海的那边去可以发财,哪里遍地都是黄金,骗取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到美国去打工,赴他们眼中的“金山”挖金矿,到那里去安家落户。当然上了贼船才知道他们只是别人卖人头的产品。后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发现了金矿,被称着“新金山”,为区别所以圣弗朗西斯科就被称为“旧金山”。

 (三)现代(部分内容学科教材未涉及)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组织的几次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发边疆;精简城镇职工回农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等。

推荐访问:高考历史名校总复习 中国历史上人口迁徙 高考 迁徙 名校

版权所有:众一秘书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众一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众一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 辽ICP备050056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