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众一秘书网>心得体会 >

学习南泥湾精神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2-06-19 08:05:0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南泥湾精神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学习南泥湾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南泥湾精神心得体会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80 多年前,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陕甘宁抗日根据地物资极度短缺。生死存亡之际,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延安东南 50 余公里处的南泥湾,一边练兵备战,一边垦荒屯田,不仅彻底解决了根据地的物资供给问题,更为后人留下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宝贵南泥湾精神。今天,让我们沿着三五九旅将士们走过的三条路,去追寻南泥湾精神之光。

  沿着一条从“烂泥湾”到“好江南”的逆袭之路,追寻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探索之光。党中央一声令下,将士们“一把镢头一支枪”,迅速奔赴这个“新战场”。那时的南泥湾外号叫“烂泥湾”,方圆百里山连山,荆棘遍野、荒无人烟、野兽横行,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都面临着极大挑战。战士们吃的是黑豆、榆树钱加野菜,住着树枝搭起的简陋帐篷,军衣缝缝补补磨成布条后再织草鞋,废铜烂铁打造成生产工具,就在这样缺衣少食的极其艰苦条件下,大家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创造、积极变革、敢为人先,开辟田地种粮种菜,饲养家畜家禽,开商店、办合作社,兴办纺织厂、被服厂、机械厂等,短短三年内就将“烂泥湾”打造成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要沿着南泥湾改天换地的逆

 袭之路,以一颗智慧、勇敢、坚韧、强大的心,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奋力攻克新赶考路上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坚定不移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

  沿着一条从“领导人”到“庄稼汉”的奉献之路,追寻率先垂范、群策群力的团结之光。抗日根据地物资困难的问题冒出后,党中央审时度势,号召全体将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带头开荒种菜,学习纺纱织布,全党、全军上下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共克时艰。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同时兼任延安军分区和地委的领导工作,却坚持挤出时间参加劳动,他双手长满了老茧,被外国记者称作“庄稼汉”;苏鳌、陈宗尧等团长在战斗中多次负伤,却顶着伤痛与战士们一样劳动;失去一条手臂的团政委左齐不方便使用镢头,便为战士们做饭并挑送上山。上行下效!全体将士甚至家属子女干劲十足,大家都撸起袖子加油干!新时代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悉心回首这条从“领导人”到“庄稼汉”的奉献之路,切实抑制官僚主义思想、甩手掌柜作风,变“给我上”为“跟我上”,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干在前列、做在实处,用躬身行动树好榜样、鼓舞士气,焕发团结一致、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氛围与活力。

  沿着一条从“老镢头”到“传家宝”的荣耀之路,追寻子承父业、接续奋斗的传承之光。“父辈开荒我造林。”80

 多年前的艰苦岁月里,刘宝斋与战友们以一把把老镢头“唤醒”了南泥湾,唤出了生存的希望和发展的未来,解放后他主动放弃返城机会,毅然扎根南泥湾,他用过的这把老镢头作为“传家宝”传到了儿媳侯秀珍手中;走进新世纪,侯秀珍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扛着一把镢头,带领村民上山植树造林,用南泥湾精神建设和守护南泥湾的绿水青山。今日之中国,物质生活条件一天比一天好,但“传家宝”老镢头永不能丢,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光荣传统永不能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更不能丢。让我们重温这条从“老镢头”到“传家宝”的荣耀之路,牢记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抑制享乐主义,拒绝坐享其成,弘扬和传承好宝贵精神,自觉扛起我们这一代人肩上的责任,乐做奋进新时代的“孤勇者”“垦荒人”!

  学习南泥湾精神心得体会

 翻开《中国共产党简史》,看到大生产运动和根据地建设这一章节内容时,“南泥湾精神”五个字跃入眼中,嘴中

 不由地哼起“陕北的好江南……”脑海中不由地浮现出三五九旅战士上至旅长,下至勤务员、司务员肩扛钢枪、手握镢头在战争年代一边战斗、一边劳动的豪迈气概。不管是在艰苦的岁月里,还是和平年代,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丰衣足食都是劳动者最美的写照。

 艰苦奋斗是劳动者共克时难的奉献情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劳动是物质的基础,劳动改变一切。1941 年春,党中央领导以身作则,带领军民搞大生产。“昼出耕田夜绩麻,才了蚕桑又插田。”“塞上江南”——南泥湾是 359 旅艰苦奋斗出来的。因窑洞崩塌而牺牲的张思德,毛泽东称赞其:为人民而死,死得其所。根据地军民艰苦奋斗的奉献情怀,为根据地的生存、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时代楷模黄文秀,把生命定格在家乡的扶贫路上,为村民脱贫致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勇往直前的抗震、抗洪救灾解放军战士、不畏生死的森林灭火消防官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白衣天使、坚守一线岗位的基层干部……无不表现出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响应党中央号召,不怕困难、共克时难,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谱写着伟大的劳动者奉献之歌。

 自力更生是劳动者敢为人先的创造追求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新中国,凭着为党忠诚、为民服务的情怀,劳

 动的创造性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大生产运动中,模范班长李位创造了日开荒三亩六分七的最高记录,涌现了一天开荒四亩二分三的“气死牛”郝树才。谷文昌带领东山县人民 15载荒岛变绿洲,改变群众世代逃荒的命运;退休后的杨善洲,兴办林场 20 载,植树造林 7 万多亩,让荒山变绿地,改善了恶劣的生态环境。他们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创造性的劳动呈现出“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好画景。在脱贫致富、全民奔小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靠勤劳的双手致富,不等、不靠、不要是当代人民的自力更生的精神写照。“两弹一星”、天眼、天宫、北斗导航、高铁等领先世界,就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打破技术封锁,实现民族复兴的最美劳动者的精神风貌。

  丰衣足食是劳动者淡泊名利的不变初心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老红军、开国将军甘祖昌和夫人龚全珍同志,新中国成立后坚持一起回农村当农民,半个世纪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丰衣足食精神写照。老英雄张富清淡泊名利,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主动到偏远乡村、平凡岗位出佳绩。大美中国是无数平凡的劳动人民,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一砖一瓦、一锄一犁,不为名、不为利,只求丰衣足食干出来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劳动者不忘初心最好的写照。

 学习南泥湾精神心得体会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征程历久弥新。在百年党史跃动的生命线里,每一个跳跃的字符都是时代的记忆,跨越百年时空,依然鲜活地倾诉着一个又一个或惊心动魄、或催人泪下、或振奋人心、或气壮山河的故事。党员干部要在百年党史“关键词”中坚定忠诚信念、坚守政治信仰、坚持初心使命,解锁“精神密码”,赓续共产党人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奋进力量,用“赶考”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劈波斩浪、风起扬帆,驶向下一个光辉的彼岸。

  解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赓续“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决心。在长期游击斗争中,面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悲观主义情绪,毛泽东认真分析了中国当时的革命形势和前途,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老话,阐明了革命潮流的“燎原”之势已势不可挡,坚定了全军对于革命必胜的信念。“星星之火”在革命时期是一个又一个加入革命浪潮的力量,是一次又一次革命冲锋的号角,正是这点滴力量汇聚

 成磅礴伟力、冲锋号角奏响了胜利序曲。党员干部要从“星火燎原”的革命形势中解读坚持真理、坚定信仰的“精神密码”,在工作中掌握形势、把握大局,沿着正确的方向义无反顾前行,既要注重经验积累,也要用好科学理论,用“燎原之势”成就伟大事业。

  解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赓续“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心。“红红的太阳照山岗,南泥湾里好风光。革命战士不怕苦,扛起镢头去开荒。生产自给反封锁,气死顽固贼老蒋。”这是抗日时期解放区军民唱出的乐观主义气势。大生产不仅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更找到了经济建设的出路,改变了“粮荒”的局面。“自己动手”实现的“丰衣足食”让解放区全体军民鼓舞了生产发展的热情,顺利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革命的胜利储备了力量、总结了经验、创造了机会。党员干部要从“自给自足”的南泥湾精神中解读困境中崛起、艰苦中发展的“精神密码”,始终有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决心,相信一切出发都会到达,一切困难都会战胜,在工作中主动创新方式方法,敢于迎难而上、锤炼斗争精神,用“开荒勇气”实现远大理想。

  解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赓续“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早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过程中便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也在后来写入党章,

 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多次提出“要为人民做实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深入人心的“人民观”体现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党员干部要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解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精神密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立场贯穿工作的各个环节,学习人民群众的智慧,掌握群众工作的方法,解决群众生活的困难,把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推荐访问:学习南泥湾精神心得体会 南泥湾 心得体会 精神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众一秘书网 200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众一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众一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 辽ICP备05005627号-1